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将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举行,“科技赋能、智慧大运”是成都大运会的重要理念。围绕主场馆、大运村等空间,在场馆建设、赛事保障、数字观赛、智慧服务、辅助训练等方面,成都实施共计170余项科技产品以及人工智能服务,覆盖30余个场馆,将为大运会成功举办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只需轻轻一跃,就能得到一份包括运动轨迹、运动数据记录和运动姿态纠错提醒的详尽体育报告,这是通过AI引擎+“鹰眼”精准识别运动过程,助力运动结果与分析的智慧体育AI互动空间,空间集测试、助教、锻炼、竞赛、评价功能于一体,将助力赛事顺利进行。针对运动训练的AI助训设备等各种高科技助力装置的出现能为参赛选手提供更精准的数据分析和训练支持,使运动员能够发挥出最佳竞技状态。AI机器视觉技术与运动训练学科的跨界融合目前已经有了很多相关的成功案例,在提高运动员训练效率、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实时的身体状态反馈、构建虚拟训练环境、赛事裁判辅助以及推进运动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大运“蓉宝”机器人是全球首款带有应急功能的服务机器人,不仅负责卖萌,还身兼应急、问询、翻译、引领等“身份”。大运“蓉宝”机器人拥有高分辨率的地图、高可重复定位精度、高度灵活的避障方式和高度复杂的障碍物检测方式,将建图、全局路径规划、局部路径规划、障碍物检测、数据融合、循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和互联网、讲解、展示、医疗救援融合在一起。在应用场景方面,“蓉宝”不仅可以进行AED递送、GPT问答服务接入、互联网的远程呼叫服务、信息播报等功能,还特别设置了颁奖功能。成都大运会的一名志愿者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在乘坐村内接驳车的时候我看到了正在运行调试的自动驾驶巴士,真是车自己在开,很有科技感,一定会去体验一次。”这是全球首款搭载“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自动驾驶前装量产巴士MOGO BUS M1车型,环绕式座舱、车内多屏信息联动、新能源引擎助力。车辆拥有自主开发的汽车大脑,能够安全高效地处理复杂的交通路况,其算力超1100TOPs,标配8颗固态激光雷达及多类型传感器,感知范围为200米,更可做到360度无盲区,极小障碍物识别仅15厘米,响应时间为0.1秒。有大运会工作人员向《科创板日报》记者提到“3D摄影真人手办真的很吸引人,从采集到制作只需要非常短的时间。”这座3D照相馆,3秒钟内可拍摄800张全方位人物照片,再利用云端建模技术生成人物3D数字模型并传输至全彩3D打印机,就可打印出高精度的人物形象手办。这项全新的黑科技,不仅人物的动作、表情、着装极其逼真,就连头发丝都清晰可见。智能教练系统是一款集动作诊断、实时训练等多种功能为一体,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系统,主要使用深度图像、机器视觉和自研三维重建等技术,将采集到人体运动姿态进行加工、分析,并与专业运动员模型对比,最后将评测结果以报告或实时语音提示的方式反馈给学习者,帮助测试者自我了解、针对性锻炼、科学提高。搭载了新一代AI翻译无障碍交流体系的智能翻译对讲系统,采用了神经网络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合成以及四麦克风阵列等多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整个大运期间提供83种语言在线互译、文本转换和语音合成服务。该系统除了可以在欢迎中心、注册中心进行“面对面”互译,还将贯穿于村内通讯网络,无论身在何处均可实现“线对线”无碍交流。采用PCM(常用于航天领域的新型恒温材料)制成的降温冰背心被广泛运用于大运会志愿者群体,降温冰背心具有存储和释放潜热调节剧烈温差的功能,是通过自身相态转换来进行吸热或放热,并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在服装周围形成温度相对恒定的微气候,实现温度调节功能,从而达到温度始终保持在18℃/23℃/28°C,相当于随身携带了一个“空调”。使用时只需要把‘内芯’提前半小时放入冰箱,就可以在30多度的户外,持续提供2个小时的‘清凉’。《“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实施体育数字化战略,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体育正式迎来高科技时代,在体育赛场上,运动健儿们展示竞技风采的背后,更有无数科技产品在为体育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