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个网络就完事?“智慧校园”建设亟须转变观念
作者:光明网 发布时间: 2017-06-07“以前帮同学弄出国的成绩单,要跑好几趟去好几个部门”“考研时网上公布了申请成绩复查的方法,但按提示做了之后并没有结果,最后还是打电话去问的”……说起智慧校园,这样的吐槽并不少。
“互联网+教育”已是大势所趋,不少高校都在为建设“智慧校园”而努力,建一个校园网,硬件投入至少一千万,但许多学校仅仅是为每个部门建立信息系统,思维方式并没有随之改变,在专家眼里,搭个网络就完事的“信息化”其实算不上“智慧校园”。
真正的智慧校园是以人为本
“每年毕业时,很多学生要到图书馆来盖章,证明他借的书还清了。一万个毕业生里只有一百个欠了书没有还,为什么叫其他学生陪他一起来呢?”南京师范大学信息建设管理处处长说起了一个在高校司空见惯的“小事”。他认为,信息化不是买硬件,不是买一个软件,也不是订一个合同。
因此,有专家就说:“并不是说用了计算机或者用了物联网技术就可以称作‘智慧校园’的。”例如,曾经有企业做过100多个高校的移动校园,在看似不错的数据的背后却是这100多个移动校园的活跃度很差。专家认为,该现象的原因在于过去提供的产品是为管理者服务的,“任何C端(用户)不喜欢的东西都不是好产品”。
真正的智慧校园是以学生、老师、家长和校园生活的视角,以人为中心,构建一个承载海量微服务的校园智慧开放平台服务师生。专家称,今年要发布的新一代智慧系统会更多考虑C端的看法。“我们不再独立跟网络中心谈,我们会跟很多C端谈,跟很多95后谈,听听他们需要什么。比如,大一新生可能最关心是课表安排,学校所在城市的美食、旅游景点等,但对于一个大三学生来说,他的需要则跟就业相关。”
互联网+时代教育要改变观念
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和观念,知识共享的时代已经到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主任认为,对此,要有新的观念、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才能拥抱互联网+教育这个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行业带来的变革首先表现在教学方式上,从传统的单项知识传授变成互动式教学;其次是学习模式发生了变化,MOOC、云学校等平台改变了现有师生关系、管理模式、教学方式,进而重构了学校的生态方式。
“我们的前辈是数字难民,我们这一代是数字移民,如今的学生是数字原住民。我们认为书本学习效率高,他们却认为屏幕学习效率高。”李主任称,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首先要做到观念的转变,以开放的思想迎接改变。其次是转变机制,从政策和机制层面上尽快应对新的挑战。
“教育是开启每个人,每一个学生智慧的地方。教育在农业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在工业社会是规模化和标准化”,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杨校长认为,信息社会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有可能把规模化中的个性化变为可能。
“今天教育行业的数据特别多,各种各样基础数据库、学籍,但这些数据库并没有转化成生产力,还是静静躺在那儿。”阿里云教育培训事业部总经理遗憾地说。他认为,可以把云计算变成一种服务,“希望把学校的数据变成真正的资产,而且这个资产每被加工一次价值会翻倍,这才是学校最重要最核心的财富”。
郑重声明:本文来源:光明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